联系方式:0086-0537-5031068
中晶新能源平台欢迎您!

语言: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086-0537-5031068

0086-0537-5031002

公司地址:

山东省微山经济开发区

         9月19日下午3时,遭浙江海宁当地村民举报“排污导致31人患上癌症,6人患上白血病”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微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与记者冲突事件”以及“固体废料处理不当”公开致歉。
       不过,当天,晶科能源新闻发言人景朝晖对本报记者坚称,此前发生的河道污染事故“是个意外”,晶科的固体废料堆放与村民得癌症“没有任何关系”,而“造谣晶科污染导致村民患癌症的肇事者”已经被抓。
       但此次“谣言”,却让公众“意外”发现了晶科的污染事实。目前,其海宁分厂已被全面停产整改。
       而这也许只是浙江“光伏大跃进”诸多隐忧的一个缩影。多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在当地,企业“先投产后环评”的例子并不鲜见。
意外的收获
      “谣言”过后,晶科的污染却是不争事实
        此次事件的开端是,9月15日晚,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多名村民,就“环境污染问题”,向位于该村的晶科能源海宁工厂讨要说法。
        海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晶科能源群体性事件情况。市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晶科能源废弃物排放和周边河道水质的监控及检测,安监、经贸部门已采取措施进行督查和配合整顿等。
       9月17日下午3时,海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华社等数十家新闻媒体通报在我市发生的一起群体性事件。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向宏,市GA、环保、卫生、经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9月15日晚7时30分许,袁花镇红晓村500余名群众聚集在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前,就环境污染问题讨要说法。后部分人员冲入该公司,将停放在公司内的8辆汽车掀翻,造成部分办公用品及财物受损。事件发生后,嘉兴及我市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经GA等部门迅速果断处置,现场秩序得到控制,晚11时30分,围观群众被劝散。
        9月16日晚8时30分,晶科能源门前仍有数百人聚集围观,因劝说无效,GA部门进行强行驱散,少数群众竟损坏警车4辆。至晚上10时,围观人员散去。目前,市GA局已抓获部分该事件中涉嫌盗窃和故意毁坏财物的违法犯罪嫌疑人,正开展审查工作。
       9月17日,海宁市环保局副局长陈洪明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承认,今年4月,海宁市环保部门就已发现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部分污水进入雨水管道,并对该公司发布警告,但晶科执行不力。
       成立于2006年12月的晶科能源,注册资金2.9亿美元,是国内名列前茅的太阳能下游产品生产商,主要生产太阳能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已于2010年5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1年第二季度,其营业收入为3.5亿美元。晶科能源有两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江西上饶和浙江海宁。而海宁基地的前身,是浙江太阳谷能源,2009年才被晶科收购。
       晶科能源董事长助理苗根告诉本报记者,位于海宁袁花镇红晓村的工厂主要生产电池片,也有少量组件,并不涉及硅片的生产。而景朝晖则称,晶科目前在海宁有两个工厂,除了出事的工厂,还有一个新的厂区准备进行用于扩产。
       此前,当地居民称,8月底的一场大雨后,晶科海宁工厂旁边的小河中发现成群的死鱼。9月19日下午,晶科能源承认,海宁工厂含氟固体废料堆放不当,致使该固体废料在被暴雨袭击后经雨水管线排放至附近小河。
       不过,景朝晖称,此次污染事故纯属意外,红晓村村民患癌症和晶科没有任何关系,“此次晶科停产,完全是出于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对整个厂进行一次整改”。
      此前的9月8日,袁花镇红晓村村民孙某在网上发布消息称,8月底的体检结果显示,红晓村3300个村民中,竟有6个白血病,31个癌症患者。9月19日,海宁市卫生局回应称,2009年至2011年,红晓村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分别为8人、4人和2人。目前,孙某已被GA机关行政拘留10日。
大跃进隐患
       此次事件,或是提高行业环保水平的契机.
       虽然,“晶科排污导致村民患癌”已被认定为“谣言”,但其污染事实,也因此大白于天下。
       而晶科污染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整个浙江光伏产业的大跃进式发展。在此过程中,当地众多光伏项目匆匆上马,而环评落后于投产、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并不少见。
       2009年11月,浙江省发布的《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到2012年,光伏等新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5%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并形成35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和5万千瓦的发电规模。
       而中投顾问研究员李胜茂向本报记者指出,目前,全国新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总量的比例为0.7%左右。以此计算,在两年多时间里,浙江几乎要使新能源在能源总消费量中的比例翻番。
       之后,浙江光伏行业呈现了一波爆发式的增长。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浙江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左右,其中有110家左右,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也就是说,短短一年间,浙江光伏企业的数量翻了一番。
       事实上,在这场光伏大跃进之初,浙江省已明确提出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此前曾表示,浙江鼓励发展光伏产业,但不包括该省资源环境不允许的多晶硅提纯项目。
       沈福鑫也指出,浙江发展太阳能的精神是“不做前端,主要鼓励发展后端”,其原因是,前端属于是高能耗产业,浙江不是能源大省,没有发展前端的优势。据其提供的数据,浙江的光伏企业中,有65%都切入了组件生产环节。
        但“把环保作为发展光伏前提”的浙江,依然没有避开光伏污染问题。
       此前,浙江电视台小强热线栏目报道称,晶科附近河道水质氟化物超标10倍。但一位光伏行内人士告诉记者,水质氟化物超标10倍,在业内来说并不算严重,有些光伏企业周围河流的氟化物超标可能达到100倍。
       在这位人士看来,有些大企业为了谋求规模扩张而兼并小企业,但小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的缺陷很难弥补,如果要对其进行改造,改造费用又相当大。但景朝晖对本报记者称,晶科2009年接手太阳谷后,已对整个生产线做了整改,包括扩张产能,总投入达到3000万人民币。
       上述业内人士还指出,浙江在光伏行业的发展不如江苏和安徽,省内没有一家大型领军企业。晶科作为国内比较领先的光伏企业,在落户海宁时,肯定会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可能存在“没有落实环保就上马项目”的所谓“先上车后买票现象”。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海宁市环保局今年4月已发现浙江晶科能源的排污问题,但却执行不力。
      9月19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某种意义上,晶科能源的污染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件好事,“这是一个契机,让政府好好思考,企业在发展中如何保护周边居民健康的问题”,“也可以借此对所有光伏企业做一次大的整改,提升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
快速导航 / Quick Navigation
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